金庸小说原著里说包惜弱此人“自幼便心地仁慈”,平日看到什么鸡、鸭都不忍心下手,别说是个大活人了,再加上她的丈夫杨铁心对她也极其宠爱,既然她生性善良,那也就随她去好了。
那一晚,杨铁心喝酒已经醉了,包惜弱扶他上床之后,在厨房里看到了血迹,然后发现了完颜洪烈竟然还没死。她看到这个人这副模样,又心生不忍,于是救了他。
这里面就有很多因素,促成了这一结果。
第一,是刚才说到的包惜弱本性善良。
第二,她本性善良,她丈夫也是知道的,但是她丈夫是习武之人,应该知道江湖上的歹毒,他平日里没有提醒妻子一句,不是什么人都能够救,你得分辨是非。
第三,当时她丈夫已经醉酒,她也没有把这个情况告诉丈夫,实际上她也不想让她知道自己救了人。
倘若当时,包惜弱见到完颜洪烈的时候,是另一个态度,觉得此人可疑,千万不能救,可能就是另一番结局了。
第四,完颜洪烈见到包惜弱的时候,谁道包惜弱美貌非凡,他已经喜欢上这个女人了,所以,再加上他是个王爷,有权有势,什么女人不能夺回来呢?
所以,包惜弱与杨康这样的结局,其实是很多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
如果说要避免,只能说包惜弱不能这么善良,什么人都不问就去救,虽然你不去算计别人,可是你不知道别人心里在想些什么。
不过,我觉得有些东西根本无法避免,这就是命运,假如没有完颜洪烈这个人,但是当时的环境,金兵入侵,可能包惜弱和杨铁心还会遇到别的困境,大时代背景之下,个人很难逃脱。
当然,总归来说,这是故事,是要有情节的,这是金庸老先生为之后故事的发展埋下的伏笔,不然怎么还会有后面的片段呢?
怎么看?这不就是“中山狼”或者“农夫和蛇”的故事吗?
《甄嬛传》里也有类似的情节:甄嬛偶然在山上,救了一个身中蛇毒的准噶尔人(我不知道千金小姐、后宫嫔妃的甄嬛,怎么会有抢救中毒之人的急救知识)。没想到这个名叫魔格的准噶尔人,反而觊觎甄嬛美色,向雍正要求甄嬛去和亲(我只知道有请求公主和亲的,没听说过要求皇帝的后妃和亲的),这不是中山狼故事的翻版吗?
魔格的无礼要求,是为了引起雍正对果郡王的狐疑。大概编剧写到这里,脑力不够用了,只好用如此荒诞的情节来凑。但是无可否认,世界上的确是有“恩将仇报”这回事的。
初中语文课本里有一个故事,两个重病的病人同住一间病房,百无聊赖。其中一人对着窗,就每天为病友描述窗外的景色,渐渐引起病友的嫉妒:凭什么他能看到外面的景色?于是在这人夜晚发病时,病友充耳不闻、拒施援手,坐视这人不治而亡。几天后,病友要求换床位,但是他看到窗外面对的,是光秃秃的一面墙。
这人是出于好意,想象出美丽的景色,为病友解闷。但是没想到这小小的善意,却引起病友的嫉意与敌意,最终害了自己。
包惜弱也是这样。
本文由 万年历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m.qncha.com/wannianli/article_jwvL5JmOylM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