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与孩子的气质有关,特别在未定型的青少年身上表现更为突出。
学会控制和掌握自己的气质,按照社会的要求塑造自己的性格,这是青少年自我修养的重要方面。应该有意识的发展自己气质中积极的方面,克服消极的方面。
01 了解一下关于气质和性格方面的知识
气质是一种典型而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他表现在情绪和行动发生的速度,强度及动力性方面
孩子比较内向,应该说属于人的气质当中的弱型。体验丰富而内向,动作缓慢而无力。
气质没有好坏之分,各种气质类型的青少年都可以培养起来德才兼备的人才。
性格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在社会环境熏陶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
气质在后天一定的生活条件及教育的影响下是可变的。

02 最大限度地尊重孩子
教学中的小案例:
我原来任教的班里,有个性格非常内向的孩子。他在外面跟别人的交流基本只是点头、摇头。
他在读一年级的时候,基本上没有和小朋友大声说过话,只是笑眯眯地看着小朋友开心地玩耍。从来不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其他小朋友的玩耍之中。
其他老师有的也因为孩子上课回答问题声音太小告知过家长,有的也当堂批评过孩子。如此一来,孩子吓得更不敢大声说话了。
我第一次到他们班里上课,这个孩子给我的印象非常深,我感觉他和其他孩子不一样,别人勇于积极的回答问题,他总是不敢吭气。
为了慢慢地改变孩子,第一次被我表扬,并被全班同学鼓励。其大致如下:
我问孩子,你见过什么东西是灰色的?
孩子不敢吭气,我蹲下身子,仰着头和低着头的孩子对视,看着他的眼睛和嘴巴,鼓励他说出来,孩子没有办法,嘴巴只是蠕动了一下,根本没出声。
我立马用有别于其他人的夸张的表情和语气,非常震惊地说,
“你说的是猕猴桃吗?
天哪,你说的是猕猴桃吗?
你太棒了!你说出了猕猴桃!”
然后,让全班同学给他鼓掌……
孩子回到家非常激动,告诉家长,他还没说出答案,老师都表扬他了,还让同学给他鼓掌了……
这样的事情在读一年级。小学生身上发生了很多,孩子也变得大胆了、自信了。

03 训练孩子的思维,让他(她)溢于言表 并倾听孩子“慢慢道来”
1)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孩子有了很高兴的事情,总想把它分享给爸爸妈妈。可由于一时激动或者是其他原因,在表达上又显得语无伦次,但是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
于是,很多家长没有等到孩子说完,就说:“哎呀,你说的什么?我都听不清楚!”
一句话打消了孩子的积极性,也把想说的话都咽了回去。
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耐着性子,引导孩子,让他仔细地描述自己所见到的和想到的事情,让孩子有一个清晰的思维过程。这样,既可以锻炼孩子思维,又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此,慢慢练习、引导,以后在别人面前他就可以自如表达自己的思想,既有思维,也有语言。胆子也会慢慢变大,更加自信。

2)着力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他(她)说你听” 给孩子布置的作业比较少,作业量力争少而精。在学生完成作业之后,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不过,在上课的时候,他一定要说出他做这些感兴趣的事情是什么,从头到尾给我陈述一遍,并且有什么新的发现。
让孩子自己感受生活。就身边的事情可以引发启发孩子动脑、动口。
比如,下雨的时候,孩子们都可以发现外面下大雨,这是事实。
当我问及孩子,这下的雨是咸的、还是甜的、还是苦的、还是酸的、还是辣的?孩子们总会七嘴八舌,有的是自己的亲身感受,有的是自己的猜测……这就是孩子产生了好奇心:我要去试一试,然后告诉老师您。
我经常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去推理自己的观点,最后找到事实的答案。这样的过程,不仅会给孩子带来成就感,而且锻炼了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再让他们在同学之间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这多方面的能力:思维、表达、胆子、自信等等
结束语
总之,对于比较内向、不好动的孩子,我们一定要了解孩子的气质和性格特征,最大限度地尊重孩子,培养他们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且注意倾听孩子的心声。如是,孩子就会渐渐地胆大、自信。

这也不算啥缺点嘛。有人天生好动,有人天生好静,干嘛强行改变天性。人生而有别,气质各异,有多血质,有粘液质,气质本身没有对错之分,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
内敛的人往往更专注思考,更专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不善言辞不代表嘴巴笨,心里什么都明白,就是不说,这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素质。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言多必失,看破不说破是一种智慧。一个管得住自己的嘴的人,受得住内心寂寞的人,必不是一个普通人。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做一个安安静静的沉思者不好吗?
本文由 生男生女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m.qncha.com/nannv/article_qlPGo86857V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