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清这个问题,就要先说清:建安风骨是什么?
建安,代表一个时期,是汉献帝的年号。这是一个怎样的时期呢?说汉献帝有些人觉得陌生,但说“三国——魏蜀吴”,大家就都明白了。曹操“狭天子以令诸侯”的天子,就是汉献帝。建安时期是天下大乱,生民涂炭。
风骨,原先是用来评价一个人的,有风的飘逸,又有骨头的傲气。风骨也就是相当于气质。后来才引用到文章的评价。文章当然不能说成气质,文章的风骨,是指文章的一种文风。
建安风骨是一种什么样的风格呢?建安风骨的代表人物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还有个女代表蔡琰(就是蔡文姬)。我们通过看他们的代表作品,就可以品出:建安风骨是什么味道。
拿人们最熟知的——曹操的《短歌行》看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读后感觉到了什么?悲壮,“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豪情,“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对,建安风骨就是这么个味!雄健深沉、慷慨悲凉,一种阳刚的英雄气,就是建安风骨。建安风骨代表人物的文章,内容都是写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
再说左思。三国一统,晋朝建立。左思是晋朝人。左思最出名的就是“洛阳纸贵”,一部《三都赋》,人们争相传抄,使洛阳的纸都涨价了。左思不仅会作赋,他的诗也很有名。代表作有《咏史》八首、《娇女诗》等。现拿出一首《咏史》与曹操的诗比较下。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从中我们是不是也感觉到了,对世事的忧愤,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痛苦,这和“建安风骨”是一样的。左思继承了“建安风骨”。也有评论家给了个专有词“左思风力”。左思的诗歌,影响了一大批之后的诗人,主要的有陶渊明、王勃、杜甫等。
看左思的三都赋,与曹操父子、建安七子的诗风就可以看出来,左思西晋直接汉魏,是影响左思诗风的重要原因。
本文由 全能查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m.qncha.com/article_n3Wyx2nwQJO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