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釉的形成最初是偶然性的,因为形成的条件比较苛刻,主要是以铜为着色剂,当釉水在一千多度的窑温里时,就会出现红色,但这个点比较难控制,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红色消失!
目前人们通过考古发现,最早红釉是出自唐朝的长沙窑,改变之前大家一致认为红釉是通过钧瓷演变过来的。下列是1999年长沙窑遗址出土的红釉执壶(颜色为玫瑰紫红)
宋朝的红釉在钧瓷上体现出,钧窑瓷器以挂红为贵,如玫瑰红,海棠红等,蓝红相间,为钧瓷之最。有流传这样一句话:钧窑挂红价值连城。可见红在钧瓷中的重要性。这种钧红的出现同时也给元代红釉打好了基础。
元代有蒙古人统治,比较崇尚红色,认为红色温暖,与火、太阳相似。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由景德镇来制作,红釉来势凶猛,品质大大超越前朝,真正的红釉也由此诞生。颜色较为浓重,如图下所示:
明朝红釉的顶峰在永宣时期,永乐时期红釉较为通透,鲜红如血,以鲜红为贵。宣德红釉比永乐时期较为沉着,红之饱满,如初凝之牛血。一个是鲜红强烈,一个是色暗沉着,形成鲜明对比,永宣之后直到明朝灭亡200多年里,红釉再也无人超越。
清朝康熙爷江山坐稳之后,派江西巡抚朗廷极二品大臣,到景德镇御窑厂督窑,可见皇帝对瓷器的重视。经过一番努力,攻克重重难关,终于在康熙晚年烧出红釉,和永宣相比足可以假乱真。让红釉又如初凝之牛血,好到足可以用他的名字命名。脱口垂足郎不流,这句俗语至今还广为流传。同时他还恢复了霁红、豇豆红的烧造工艺,在陶瓷历史上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本文由 指纹运势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m.qncha.com/zhiwen/article_Xdkykdmm5qY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