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根遇刺事件,众目睽睽下的刺杀直播;
1981年3月30日下年2点25分,刚刚担任美国总统才69天里根结束了在华盛顿希尔顿饭店的讲演,在侍卫人员的簇拥下,快步走出饭店,面对围拢上来的民众和记者,里根一边挥手致意,一边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弄完这些之后,里根准备坐车离开。
突然,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快步冲了上来,从雨衣里掏出手枪,连开了6枪。第一个中弹的是白宫新闻秘书布雷迪,他前额被击穿,应声倒在血泊中。几乎同时,侍卫托马斯颈部被击中。这时,里根脸上还没抹去的笑意混杂了错愕,侍卫长帕尔一把将里根推进车里。
特工麦卡锡上前,用身体护卫住了里根,子弹射入他的前胸。结果又射出一颗子弹,岂料就是这颗猝不及防的最后一颗子弹穿过还没关上的车门,击中了里根的左胸。当时如果慢一步的话,里根就会被击中头部了。于是,特勤罗伯特·旺科从一个手提箱中取出了一支乌兹冲锋枪为总统提供掩护以便迅速撤离,并防止潜在的其他攻击。
于是,总统座车马上启动,快速奔向华盛顿大学医院。里根的手术进行了两个多小时,一颗子弹从他的肺部取出。丹尼斯・奥利里医生这样形容手术的成功:“手术很好,加上他头脑清醒,明天就可以回办公室了。”事后人们才知道,子距离里根的心脏只有2厘米里根侥幸活下。
据说在手术还在进行的时候里根还向医生开玩笑说道:“我希望你们今天都是共和党人。”(虽然主刀的医生并不是共和党员,但他仍回复道“放心,我们今天都会支持共和党的。”)当第一夫人南希到达医院时,里根还以以重量级拳击冠军杰克·登普西被打倒时的话语跟她开玩笑说道:“亲爱的,我今天忘记躲子弹了。”
整个枪击过程由多部相机拍摄了下来,这其中包括来自美国三大电视网(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国家广播公司)的镜头。美国广播公司于2点42分开始播放这段录像,所有三家电视网都错误地报导了詹姆斯·布拉迪的死讯。有线新闻网由于当时并没有镜头在酒店外拍摄,因此使用的是国家广播公司的录像。不过当时成立还不足一年的有线新闻网连续追踪报导这一系列事件长达48小时之久,由此建立起了报导缜密的声誉。震惊的美国人们聚集在家中和商场的电视机周围关注事件的发展。
有人提到了特科抹人诅咒,其他人于是想到了肯尼迪和马丁·路德·金的遇刺。报纸也开始印发增刊并使用字体硕大的头条来吸引读者。联邦参议院中断了对里根经济议案的辩论进行休会,而教堂也开始举行弥撒。里根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在遭遇刺杀之后活下来的总统。
在刺杀现场,凶手被当场抓获,此人名叫叫约翰·欣克利,25岁,无业。刺杀动机是为了得影星朱迪・福斯特的芳心,他看了朱迪主演的《出租车司机》,就不能自已地爱上了她。随后,警察在欣克利的住处发现了20张朱迪的照片和欣克利写下的《诀别书》,印证了欣克利的说辞。欣克利被逮捕后,他的父母立即发表声明,称“欣克利是个精神有问题的孩子”。但控方认为,欣克利虽然行为怪异,但从他实施刺杀的行为来看,头脑完全清醒。因此,控方向联邦法院控诉欣克利犯有谋杀、中伤等13项重罪。
1982年4月27日,欣克利刺杀里根案开庭。欣克利的老泪纵横的父亲坐在证人席,向陪审员倾诉他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经常打骂儿子,把儿子赶出家门,使儿子从小就胆小怕事的愧疚之情。但他确信儿子患有精神病,否则不会异想天开,为一个没见过面的影星铤而走险。辩方也借此大肆反驳控方的指控,称欣克利为了得影星芳心而刺杀总统,不符合正常人的处事方式。欣克利患有“妄想狂”型精神病,把自己妄想成电影《出租车司机》中的虚构角色,精神错乱,不具有正常人的思维和理性,没有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
1982年6月21日,陪审团做出裁決:由于欣克利在作案时精神错乱,控方指控的所有罪名均不成立。同一时间,法官宣布:欣克利必须到精神病院,接受强制性治疗1984年圣证节前タ,欣克利病情大为好转,医院同意他在医务人员监护下,在假期回家与父母团聚。
2003年12月17日,联邦法院裁决,欣克利可以独自回家探望父母。目前,欣克利正通过他的家人为自己争取全面的自由。
里根遇刺案的发生,促使美国政府在此后几年颁布了《从严控制刑事案中的精神病无罪辩护》和《枪支管制》两项法案。
在我们新中国的历史上,1955年4月发生的"克什米尔公主号"爆炸事件,是一次严重的敌特破坏,阴谋刺杀中国周恩来总理的特大案件。
1955年,台湾国民党当局为了阻止新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召开的万隆会议,决定刺杀中国总理周恩来。
1955年4月11日,印度航空的一架民航飞机"克什米尔公主号"执行从印度经香港飞印尼雅加达的任务,在香港停留加油期间,被台湾特务收买的香港启德机场清洁工,把炸药偷偷送上飞机,当飞机飞临印尼雅加达海域附近时,飞机发生爆炸,机上11个人和5名机组人员不幸罹难,幸好当时周恩来总理有事没有乘坐这架飞机,否则,就会发生不能想象的特大事件了。
本文由 历史今天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m.qncha.com/today/article_AXM6yEVO5KxN.html。